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构成的小溃疡,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,长约0.5~1.0cm,呈梭形或椭圆形,常引起苦楚,愈合困难。好发于青壮年,儿童也可发生,老年人较少。男性比女人多见,但10%的女人在临产后发生肛裂。 1、苦楚:患者排便时,肛裂裂口内神经末梢受影响,引起肛管内炙烤样或刀割样苦楚,苦楚影响使肛门内括约肌缩短而又引起持续性苦楚,随时间推移肛门括约肌舒张,苦楚感减轻并逐渐消失,如此再次排便再次出现即构成反复性苦楚,这种现象称为肛裂周期性苦楚。临床常见患者因怕痛惧怕排便,出现“怕痛--忍便--便干--更痛”的恶性循环现象。 2、便血:便血是肛裂的常见症状,时有时无,一般出血量较少,血常附在粪便的表面的一侧成条状形血迹和大便终末出现,或仅染红手纸,也常伴有粘液但不与大便相混,有时候也出现流血抵达数毫升,这主要与溃疡底部有静脉丛损害所构成的。
3、便秘:便秘是构成肛裂的诱发要素之一,由于便秘常常影响肠壁引起结肠痉挛,粪便内水分许多被吸收,一天不排便,粪便内的60%~70%水分被吸收,表现出大便头一段硬结,往后稀软或呈颗粒状,所以肛裂的患者大多均有不同程度便秘史,因大便干结,粪便的可变性减少,肛管皮肤简略损害,构成肛裂后又因苦楚惧怕大便构成惊骇性便秘,为了减少苦楚次数,不肯守时排便,粪便愈加干结,苦楚也就愈剧烈,构成恶性循环。 ![]() |